一、初来常熟华力网,像拆一轴旧画
去年春上,我从上海虹桥站坐高铁,二十几分钟就到了常熟。出站时正落着小雨,青灰色的站台檐角滴着水,像谁家屋檐下挂着的珠帘。出租车驶过新世纪大道,路边的香樟树绿得发稠,空气里有股潮润的泥土味,混着点不知名的花香——这味道,和上海陆家嘴写字楼里的中央空调味不一样,带着点乡野的憨气,却让人心里头松快。
我在常熟租的房子,在老城区的书院街附近。推开窗就能看见虞山,那山不高,像块被岁月磨圆了边角的墨玉,稳稳当当地蹲在城边。住惯了上海的高楼,乍一看这山,倒觉得稀奇:山脚下就是烟火缭绕的街巷,买菜的阿姨挎着竹篮从石板路上走过,山腰间的辛峰亭挑着飞檐,偶有鸟雀掠过,翅膀扑棱棱的声响都能听得清。
展开剩余83%头一个月,我总觉得常熟像幅被时光浸过的旧画,色调是沉的,笔触是慢的。不像上海,到处是亮闪闪的玻璃幕墙,人走在路上,脚步都带着股往前赶的劲儿。有次我在方塔园附近的巷子里迷路,拐进一条窄弄,见着个老爷子坐在门槛上剥蚕豆,竹匾里的豆子青碧碧的,他剥得不急不慢,阳光从墙头上斜斜地落下来,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。我站在那儿看了半晌,忽然觉得,时间在这儿好像能打个结,让人喘口气。
二、虞山尚湖,是嵌在城里的两颗珠子
在常熟待久了,最爱的是往虞山跑。清晨的虞山,雾气还没散,像披了层纱巾的妇人,不声不响地站在那里。我常从兴福寺旁的石阶往上爬,石阶被游人的鞋底磨得发亮,缝里长着青苔。半山腰有个茶摊,卖茶的阿婆总穿件蓝布衫,见着人就笑:“来杯绿茶啵?自家炒的碧螺春。”茶碗是粗瓷的,茶汤碧绿,喝一口,舌根底下泛着甜味,山风一吹,额头上的细汗都凉了。
爬到山顶,能看见尚湖。那湖真大,水色跟着天色变:晴天是淡蓝,阴天是墨绿,起雾时,湖面上飘着几叶小船,像水墨画里点染的墨点。有回我在湖边遇见个钓鱼的大叔,他往马扎上一坐就是一下午,钓竿动都不动。我问他:“大叔,钓着鱼没?”他头也不抬:“钓啥鱼啊,看这水,看这山,心里就舒坦。”后来我才明白,常熟人的日子,就像这尚湖的水,看着平静,底下却藏着活泛的劲儿——不是非要钓上鱼,而是享受坐在湖边的辰光。
三、街巷里的烟火,是常熟的魂
要我说,常熟最有味道的地方,不在景区,而在那些歪歪扭扭的老巷子里。书院街的菜市场,每天清晨都像炸开了锅。卖菜的摊位上,青菜还挂着露水,茭白堆得像小山,卖鱼的老板手里拎着条活蹦乱跳的鳊鱼,操着带口音的普通话吆喝:“刚从尚湖里捞的,新鲜着呢!”最有意思的是卖熟菜的摊子,常熟的叫花鸡用黄泥裹着,打开来香气能飘三条街;爊鹅的卤汁是老汤底,深褐色的,浇在斩好的鹅肉上,油亮亮的。我常买半只爊鹅,拎回家配着啤酒吃,鹅肉紧实,卤汁带点甜味,比上海那些包装精美的熟食更有嚼头。
还有西泾岸的老茶馆,天不亮就开门了。里头坐的多半是上了年纪的人,泡一壶绿茶,要一碟生煎包或撑腰糕,能坐上一上午。我有次凑过去坐,听他们聊家长里短,聊虞山上的树今年长得咋样,聊哪家的孙女考上了好大学。阳光从木格窗照进来,落在他们布满皱纹的手上,落在茶杯腾起的热气里,那场景,像极了贾平凹先生写的“老茶馆里的时光,是泡在茶水里的,浓淡都有滋味”。
四、在常熟,日子是用来“过”的,不是用来“赶”的
有回上海的朋友来常熟看我,一进我家就咋舌:“你这房子窗外就是山,搁上海得卖多少钱啊!”可我知道,常熟的好,不在房子值多少钱,而在这儿的日子能让人慢下来。在上海,我每天挤地铁,对着电脑屏幕到天黑,周末只想瘫在家里。可在常熟,我会花一下午逛翁同龢纪念馆,看那些 old 的家具和字画,听讲解员说翁老先生的故事;会在梅雨季撑把伞走在周庄,青石板路被雨水洗得发亮,两旁的白墙黑瓦倒映在水洼里,像幅会动的画。
有次我在虞山脚下的书店看书,店主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,他说自己以前在上海上班,后来觉得太累,就回了常熟。“你看这窗外,”他指着不远处的山,“春天看杜鹃,秋天看红枫,冬天落了雪,山就成了白的。在上海,哪有时间看这些?”我点点头,忽然明白,为啥那么多人愿意来常熟——不是为了逃离什么,而是为了找回那种“过日子”的感觉:吃饭时好好吃饭,走路时好好走路,看山时就好好看山,不慌不忙,心里踏实。
五、离开时,才知常熟是块“暖玉”
如今我回了上海,可心里头总惦记着常熟。惦记兴福寺的蕈油面,那菌菇的鲜味能鲜掉眉毛;惦记尚湖的日落,湖水被染成金红色,连归巢的鸟雀翅膀上都沾着光;惦记老巷子里的评弹声,吴侬软语从雕花窗里飘出来,像流水一样漫过石板路。
有人说常熟是“江南福地”,我以前觉得这说法太俗套,可待了一年才懂,这“福”不是大富大贵,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安稳。就像虞山上的石头,被岁月磨得温润,摸上去带着点暖意;就像尚湖里的水,不管外头怎么变,它都按着自己的节奏流淌。
在上海,人像是被装在高速运转的机器里,而在常熟,日子是一坛慢慢发酵的酒华力网,越品越有味道。或许正因如此,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这儿,不为打卡拍照,只为在山水街巷间,寻一份难得的从容。就像那位钓鱼的大叔说的:“看这水,看这山,心里就舒坦。”这舒坦,不就是人活一世最想抓在手里的东西吗?
发布于:广东省铁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